許清芬:『能動就有價值』
做到不能動的那一天都要當志工
許清芬,
臺北市家庭教育中心第二期讀書會帶領人,
服務年資超過25年。
生長在書香之家,自小只知道遵從父親期望乖乖念書的許清芬,在一個陰錯陽差的誤會下,就讀高雄醫學院大二那一年非自願的從牙醫系被轉到藥學系,沒有埋怨也沒有懊悔、自認為傻人有傻福的她,因此結識了一位藥學系同學—也就是清芬未來的先生;畢業後兩人在雙方父母的安排下結為連理;婚後的她才發現夫家竟然是個相當龐大的商人家族,複雜的人際關係讓清芬首次見識到世界原來還有另一種樣貌,從此生活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更多內容詳見....好讀版
婚姻是生命中最重要的轉捩點
生長在書香之家,自小只知道遵從父親期望乖乖念書的許清芬,在一個陰錯陽差的誤會下,就讀高雄醫學院大二那一年非自願的從牙醫系被轉到藥學系,沒有埋怨也 沒有懊悔、自認為傻人有傻福的她,因此結識了一位藥學系同學—也就是清芬未來的先生;畢業後兩人在雙方父母的安排下結為連理;婚後的她才發現夫家竟然是個 相當龐大的商人家族,複雜的人際關係讓清芬首次見識到世界原來還有另一種樣貌,從此生活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身為長子的先生自然是以繼承家業被長輩所期待著,然而酷愛讀書又意志堅定的他,豪不猶豫的違背父親期待毅然決定赴日深造;而當時已經懷胎五月的清芬在抵達 日本的第三天就到當地餐館打工,直到八個月身孕時,餐館因安全考量將她辭退;在台灣接受過高等教育、且具有藥劑師身分的清芬,對於自己連個在餐館幫忙的工 作都保不住感到相當難過,心裡也曾為此頗為失落。從此,在無法打工的情況下,這對年輕夫妻只好省吃儉用,勉強維持留學生夫妻的清苦生活。
回憶起這段日子,清芬沒有絲毫怨言,反而認為這一段留學生涯的所見所聞為其未來的人生打開了一扇無限延伸的門窗,每當生命面臨某些重要的抉擇時,總是可以 引導她用更寬廣的視野去面對;而助人的動力也是在此時一點一滴地灌注到清芬的血液之中。
1980年代的日本,生活消費指數較之台灣昂貴許多,拮据的經濟狀況再加上語言障礙與生活習慣的落差等窘境,讓清芬一家人生活過得相當辛苦;所幸,當時為 了協助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家庭適應日本生活,許多日本家庭投入提供免費的語言教學、定時舉辦留學生交流活動、不定時邀請留學生居家用餐、甚至免費提供二 手生活用品、家電、器具……等,清芬迄今仍清晰記得,每當接受援助時,對方總會相當客氣的詢問「是否願意接受?」、「會不會冒犯?」……;『我在她們身上 看到了真正的「謙卑」!』從此,清芬體會到人的「價值」。『對於來自異地、素未謀面的陌生人,他們都願意大方的提供協助,而且那麼謙虛;……那是種精神上 極大的支持力量,實在遠大於物質上的幫助。』清芬從他們身上,慢慢理解助人的真諦。
『我對中心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在結束七年日本求學與一年加拿大博士後研究後,隨先生返台任教的清芬,因兒女就學之故乃積極參與學校志願服務工作,在此同時經學校推薦得有機會加入台北市 家庭教育中心讀書會帶領人的服務行列,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孩子們也早已長大成人,中心雖不再提供帶領讀書會的服務,但是清芬仍堅持在中心服務,她說: 『我會做到我做不動的那一天。』因為『人存在著就有價值,透過付出更能彰顯個人的價值。』
回憶過往積極而忙碌的服務經驗,清芬的臉上洋溢著明亮的光彩......。『招募時學校告訴我那是個免費的讀書會,我想,不用花錢就可以讀書,那真是太划 算了,於是就參加了。哪裡知道那是個讀書會帶領人的培訓計畫,未來還要去學校帶領讀書會!』為此,清芬猶豫過,最後才在先生的鼓勵下,不僅完成培訓,更積 極參與服務。當年海外留學受助於他人的經驗深刻影響著清芬的服務信念與態度,烙印在清芬的心裡的「謙卑」,從她正式展開服務之際,也同步啟動;她認為志願 服務就是一種喜樂與幸福,因此她總是自願前往較偏遠的學校服務,關於這點,清芬客氣的說:『所有志工都是樂於服務的,只是因為我自己有交通工具,相對的比 別人多了些方便。』
二十多年的志工服務,最大的收穫是甚麼呢?
『學習到「溝通」、「親職教育」」與「自我實現」的意義。』她說。在家庭教育中心服務的期間,清芬在邊做邊學、邊學邊做的情況下帶大了自己的孩子,也經歷 了先生驟逝的嚴重打擊,『由於他走得太突然,我幾乎無法承受……。』不過,即便如此,清芬依然沒有停止在中心的服務,她說:『我很感激……』那段情感相當 脆弱又很難熬的日子,中心過往長期的訓練讓她可以用理智面對自己的悲痛;此外,透過信仰,在主的帶領下清芬的情感上也獲得了相當的慰藉;她慢慢梳理自己、 調整情緒,最後終於能夠接受事實,走出傷痛的陰霾,因為這樣,『我對中心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她說。66歲的她雖然目前因為中心政策調整轉任行政志工,但仍 期待未來能夠有機會參與更多活動推廣計畫與服務。
不論母親記不記得自己是誰,清芬依舊每天牽著母親的手、攙扶著母親出現在各種場合,她說:『活到這個年紀,還能牽著母親的手,也是一種幸福』。
受過醫學院教育、具備藥劑師身分的清芬,雖未曾參與過醫療單位服務的經驗,然而卻在六十歲以後將這份專長充分發揮在自己的母親身上。
六年前,原已患有輕微失智症狀的母親,在失去另一半後,病況急遽惡化,清芬與妹妹兩人為此擔憂不已,於是決定承擔親自照顧母親的責任,『我認為如果沒有經 濟壓力,還是親自照顧比較好,……你不要以為她甚麼都不知道了,其實她最需要的還是家人的陪伴,「心靈」的照拂才是最重要的。』說話的同時,清芬一手搭在 母親的肩膀上,一手執起母親的手溫柔的搓揉著。她說,父親在世時即經常和母親兩人手牽手出現在各種場合,當時不知羨煞多少親朋好友,眾人都讚他們夫妻鶼鰈 情深,清芬轉述父親的說法:『不是我們感情好,而是手牽著手可以讓彼此都有個依靠…..。』這是受日本教育的父親含蓄的說法。如今,不論母親記不記得自己 是誰,清芬依舊每天牽著母親的手、攙扶著母親出現在各種場合,她說:『活到這個年紀,還能牽著母親的手,也是一種幸福』。
『其實不論失智與否,老人家就是非常需要親人的陪伴,我真的希望如果可以的話,每個人每天都應該花點時間陪伴家裡的老人家;老人家最怕孤獨了,只有家人溫 暖的陪伴才能灌溉老人家逐漸凋零的心智、讓愛充滿老人家的心靈……。』清芬不斷反覆強調著;
六年來,為了讓母親持續保有社會參與的機會,清芬與妹妹堅持每天帶母親外出逛百貨公司、上館子吃飯、看電影、上教堂、參與教會的活動……,為了訓練母親的 體力,不論走到那兒,清芬堅持不讓母親坐輪椅,她總是牽著母親的手、攙扶著母親一步一步慢慢走。『我不希望過度依賴輪椅。』她認為輪椅是冰冷的,而人才是 有溫度的,因此,照顧母親清芬堅持親力親為。
『以前我不知道教會裡常說的「你會成為別人的祝福」這句話是甚麼意思,現在我懂了。』
因為與妹妹兩人分擔照顧母親的責任,清芬每周有三天屬於自己的時間,這三天她過得既充實又緊湊,因為她得好好把握時間進行一周生活所需的採購、日常事務的 處理,不僅要到家庭教育中心擔任志工,還要到神學院上課,另外,為了維持體力與身體健康,每周2-3次的游泳也是不會少的,而到礁溪泡溫泉、照顧當地的流 浪貓也是每周不變的例行公事;
這些年來,清芬的生命就像在快動作與慢動作間轉換,和媽媽相處的日子,隨著母親的老化與退化狀況,生活的步調就像被一個無形的自動旋鈕控制著調整為極慢 速,就拿每天早晨睜開眼睛後一個簡單的起床動作來說吧,對一般人而言不過就是幾秒鐘的自然反應,但清芬協助已經完全遺忘如何起床的母親卻是需要透過一個個 分解動作慢慢進行,而每一個動作又是被以幾分鐘時間來慢慢執行的……;就這樣,一天24小時,她陪伴母親慢慢的過。幾年下來,生活在慢慢快快、快快慢慢中 來來去去,倒也調適出一番自在與自得其樂。
『以前我不知道教會裡常說的「你會成為別人的祝福」這句話是甚麼意思,現在我懂了。』每當清芬把母親打理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出現在眾人面前,人們看到一 位重度失智老人的生活都可以過得這麼精彩時,她從大家的眼神中讀到了鼓勵與振奮,於是她了解到,原來這樣的鼓勵便是自己和媽媽帶給大家最好的祝福。
面對高齡91歲的母親日趨衰弱的事實,清芬是否已經做好心理準備呢?她說:『我很清楚她有病、她很不好,我現在的任務就是把她照顧好,如果有一天她真的走 了,我也不會悲傷,因為我已經盡力了。』至於失智的媽媽是否真的能夠體會清芬的盡心盡力呢?『在中心服務的這些年,我學習到每個人都有他自己課題--盡力 照顧母親是我的課題,至於她能不能體會對我而言並不重要,……常常有人問我,母親是否還認得我?我認為那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認識她、我記得她、而且 我知道我在做的事非常重要。』
『人的價值是不能夠用「價格」來衡量的,只要能動就有價值!』
自從先生驟逝之後,信仰成為清芬生命中極重要的支柱;『信仰帶給我盼望,因為我知道,未來會在天國與我心愛的家人重逢……』『因為主為眾人的犧牲,讓我學 習到包容與耐心;……讓我願意再多走一哩路、讓我更有熱情,因為這樣的信念,讓我樂於服務、樂於幫助他人,對我從事志工服務產生很大的影響。』
關於未來,66歲的清芬還有許多計畫;取得神學院的學位便是個可以期待的目標,清芬客氣的表示2016年開始在神學院上課純粹只是因為想要更進一步了解自 己所信仰的宗教,不料這幾年下來竟然也已經修了18個學分,距離取得學位的30個學分似乎已經不再是個遙不可及的目標;提到念書一事,她說和研究生一起上 課確實會有壓力,對於老師常常要求學生「拋問題」的教學方式也與自己循規蹈矩的成長背景大相逕庭,不過她卻又興味盎然的表示:『生活有適度的刺激是好 的。』
除了取得神學院的學位之外,在母親百年之後,她更打算跟著教會去探訪、宣教、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並且透過這樣的方式去完成自我實現的目標;她說:『自我實 現的意義就是努力在生活各方面取得平衡,並且思考應該加強什麼?』對於高齡台灣的退休風潮,她認為『現代人都太早退休了!』看到許多人退休後以休閒、旅遊 為生活的唯一目標,她覺得非常可惜,她認為『一個人不論透過授課、帶領讀書會或書寫文章……等任何方法,只要活著就要工作,不論是有薪水或沒薪水的工作都 好』她說:『人的價值是不能夠用「價格」來衡量的,只要能動就有價值!』
因此,她再一次強調『做到不能動的那一天都要當志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