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連美惠-人比事重要


連美惠:『人比事重要』

用『愛』與『尊重』教育學生

用『同理心』陪伴市民


臺北市家庭教育中心第4期諮詢志工,

服務年資25年(2019年4月)。


(採訪、撰稿:王怡婷)


清明連續假日前的八里左岸,就像被調成「灰階」效果的相機,透過觀景窗映入眼簾的景象被「灰」覆蓋;和美惠約在一家有著橘色外牆的咖啡館,這一堵橘兀自矗立在灰色的天空下、面對著灰色的海以及灰色的沙灘,坐在靠窗的位置,我心裡想著:『不知道今天會聽到甚麼樣的故事?』


午餐時間,美惠為我們點了幾道菜,我們邊吃邊聊;她說:「有時候我會點菜脯蛋,但今天不適合……」美惠不好意思的解釋著。我沒有追問為什麼『不適合』?心想或許她只是覺得菜脯蛋不適合用來招待朋友吧?!


/001/Upload/853/relpic/63909/9153876/bdbcd030-98d1-455c-95f6-6bb19f669d17.jpg


(連美惠最喜歡的食物,菜脯蛋不只是一道菜,而是 一種情感的記憶/繪圖:連美惠)


「我喜歡吃煎得『赤赤』的菜脯蛋,又香又脆……。」對美惠來說,菜脯蛋不只是一道菜,而是一種情感的記憶,那是一種混合著親情與初解世事懵懂的情緒;「記得高一時跟媽媽說:『妳不瞭解我。』媽媽回答我:『我怎麼不瞭解妳?!我知道妳喜歡吃菜脯蛋……。』」對於母親的這種『瞭解』美惠有些失望,但也有點兒高興,就因為媽媽還是愛自己的。

在家中9個兄弟姊妹裡,美惠排行第7。自幼家道中落,再加上父親壯年中風,母親總是一肩扛起家中經濟重擔,雖然也會照顧孩子們的日常生活與教養,但因忙於生計加上人口眾多,孩子們只要聽話、幫忙做事、不為非作歹,倒也能享有一些自主的空間。


「我很感謝媽媽讓我念聖心小學。」美惠表示,母親只有小學畢業,但在光復初期曾經擔任國小教師,因此儘管家中經濟並不寬裕,她還是堅持要讓孩子受良好教育;在美惠即將進入小學那年,適巧天主教聖心女中在龍形成立了小學部,且為當時八里地區的孩子提供優惠的就學條件;因緣際會讓美惠得以進入聖心小學就讀,這輩子也從此與聖心結下了不解之緣;


小學六年級時,由於成績優異,成為全校唯一一位直升國中部的學生,美惠還記得教官曾對她說過這麼一段話:「連美惠,未來能有多少學妹可以直升,就看妳接下來的表現了。」這段話就像一顆不大不小的石頭,在美惠小小的心靈激起一圈又一圈的漣漪,也像山谷裡的回音,在正值青春期的少女腦袋裡不時迴盪著;「這句話真的給我很大的壓力……」回憶起那段苦悶的青春期,似乎可以看見美惠臉上隱約露出一絲少女的羞澀,她謙虛的說:「其實我國中時的成績並不好。」師長的期待對美惠而言變成一種壓力,要求完美的她,總是深恐自己做得不夠好,自嘲為此「不得不乖」的她,不論是品德表現或是熱心服務都盡量要求自己要做到位,成績不好的說詞只是證明她對自己的過度期待罷了,並非事實,因為在她之後直升國中部的學生名額提升了2、3倍。

/001/Upload/853/relpic/63909/9153876/1ef90b5a-07da-49eb-98b4-c19075288969.jpg

(連美惠代表小學畢業生致詞/照片提供:連美惠)


認份的青春期


由於生長在一個男尊女卑的傳統環境中,目睹家族中許多女性成員被「送養」,身為middle child的美惠,努力扮演「乖小孩」的角色,在那個物資相當匱乏的年代,她除了認真念書之外,利用課餘打工幫忙貼補家用,是她對家庭所做的自我貢獻;


「由於家裡經濟狀況不好,我每天放學還要到家裡經營的美髮院幫忙為客人洗頭、冰店賣剉冰、打理家務……等,哪裡有時間讀書。」;因為連家幾代居住八里,街坊鄰居都是親戚家人,人與人之間緊密的互動所衍生出來的複雜人際關係、重男輕女的傳統,再加上來自師長與自我期待的壓力……;對於一個甫上國中的小女生而言,凡此種種都足以讓她對世界的認知產生相當矛盾的衝突;小小年紀的她雖然被現實生活催著長大,但心靈深處的那個孩子總偶而有來不及跟上腳步的時候,美惠自我調侃的說:「那時候的我應該是有情緒困擾。」期待自己當個聽話的乖小孩,種種被壓抑的情緒又該如何處理呢?「因為從小在海邊長大,爬沙丘、跳浪、看夕陽……,每每總要在海邊待上一、兩個鐘頭,無比的開心。」自稱自己是大海的女兒,到海邊待上一段時間,就能從中獲得安定平穩的能量。「海,有時波濤洶湧,有時平靜如鏡,但不論何時,總能吸納百川,具無限的包容力。向海學習,跟她一樣能包容。」



/001/Upload/853/relpic/63909/9153876/73615cb3-dabf-4df9-af74-d67b7c9c8b8b.jpg


幸運的是,除了大海之外,還有一位永遠接納她的長輩。


用『愛』和『尊重』教育孩子

「我很感謝當時的小學校長—張姆姆。她告訴我,隨時可以回去找她。」一位永遠張開雙臂準備擁抱的慈祥修女,對一個正處於自我探索期的青少女來說是何等重要!「張姆姆是一位很好的傾聽者,她總是毫無條件的包容我,不論我說了甚麼、或做了甚麼,她從不批評、也不指責,甚至不會給我任何建議……」每當美惠回憶起小學校長張姆姆時,她總會一再強調:「是張姆姆教我懂得甚麼叫做『瞭解』、甚麼叫做『尊重』。」


「我生長的環境叫我要聽話、不可以有意見;但是,張姆姆卻教我們要當自己的主人。這對我來說簡直太不可思議了。」在傳統族群文化背景下生長的美惠,進入開放自由的天主教學校接受教育,就像在兩個截然不同的時空中穿梭,為此,美惠戲稱:「我在學校跟在家裡是活兩套。」


聖女瑪德蘭索菲於西元一八○○年創立聖心修會,以教育女青年為該會之神聖使命。她曾留下一句意義深長的話:「即使只為了救一個孩子的靈魂,我也要創立聖心會。」,現在遍佈世界各國的聖心學校,其教育之愛的精神均源於此。(摘錄自:聖心簡介)


連美惠自進入聖心小學到由聖心女中畢業,聖心12年最讓她感受深刻的就是這樣的『教育之愛』,也是往後成為她從事教育工作的核心價值。

「在聖心求學期間,不論校長還是老師,他們總是毫無條件的幫助我、接納我……」其中包括張姆姆在美惠大學時期邀請回她母校擔任幼教教職,半工半讀直到完成大學學業,「那對我而言就是一種信任。」就像德國哲學家康德所主張的『以人為最高目的』,這些以無條件的愛出發,將每個學生都當成愛的目的的師長,或許就是他們的愛影響了美惠的人生--大學畢業後成為聖心小學的老師、主任,最後在校長任內直到退休;三十多年的教育工作,美惠用『愛』和『尊重』來教育孩子,讓孩子在完全被接納的環境中受教育,看見孩子的內在,發掘孩子的潛能,注重孩子的身心靈。用全方位的方式培養一個人,是美惠多年來從事教育工作的一貫態度。

/001/Upload/853/relpic/63909/9153876/16d2518e-97df-4677-899a-0e3506c2c173.jpg

保固無限的連老師

1988年,美惠擔任教職的第11年,她接到了一個讓她永遠難忘的班級--「那是一群如萬馬奔騰、充滿創意、完全不按牌理出牌的孩子。」提到這群孩子,美惠的臉上不由得透著興奮的光彩。面對一群特別的孩子,她心裡想著教育不一樣的孩子一定也要用不同的方法才行!這時她注意到張老師專線正在招聘志工,她想何不報名接受培訓、進一步學習學生輔導技巧!嗣後,乃轉至台北市家庭教育中心擔任諮詢志工;張老師及家庭教育中心的培訓課程讓美惠印象最深刻、影響最深遠的是『同理心』的培訓;透過幾個系列連續而密集的培訓課程,美惠開始探索自己、了解自己,同時也學習到更多、更新的輔導技巧;此外,也讓她對『情緒』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透過自我覺察,進一步學習如何理解他人。美惠將當時所學的諮商輔導技巧實踐在自己的學生身上,去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進一步去同理孩子、尊重孩子。


「我認為孩子會有狀況,大部分的原因來自於家庭。」為了幫助孩子,美惠經常犧牲自己的休假(即使她自己並不覺得那是『犧牲』),利用周末舉辦各種親子活動以及師生周末休閒活動,不僅讓自己進一步了解孩子和孩子們的家庭背景,也為親子之間創造更多更美好的互動關係,她認為唯有讓心安頓下來,孩子才能專心唸書;三十多年教育工作,美惠一直秉持著「人比事重要」的處世原則,她總是堅持,雖然學生的功課很重要,但在生活教育與智能發展之外,美惠更重視孩子們心靈成長。如今,當年十來歲的孩子都已陸續長大成人,在各行各業上也均有相當卓越的表現,這些年來許多孩子依舊和美惠保持著聯繫,在孩子們的心中,『連老師』是他們永遠的老師。當年的孩子如今已為人父、為人母者,往往在遭遇親子教養困擾時,還會打電話給『連老師』求助,而連老師也總能給他們最適時、適性的協助,因此,學生們還打趣說連老師的『保固期很長』。


/001/Upload/853/relpic/63909/9153876/80fc9d96-d5d0-4457-bdc0-e348f3f83178.jpg

用『同理心』繼續陪伴臺北市民

隨著一屆一屆孩子的來來去去,從『連老師』、『連主任』到『連校長』,從教學、行政到校務推展,已經退休了的連校長助人的熱忱從未有過絲毫稍減,畢生用 『愛』和『尊重』從事教育工作的她表示,因為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得到許多人的協助與提攜,志工服務只是她回饋社會的一種方式;在她擔任台北市家庭教育中心諮詢志工二十多年的經驗裡,她要求自己和每一位尋求協助的市民談『情』說『愛』,不說教、不給建議,用完全支持的態度引導電話線那頭的市民談『心』,她也用『心』去理解對方的困難與苦惱,就像當年張姆姆陪伴自己一樣,美惠希望透過自己的陪伴,可以讓需要幫助的市民獲得精神上的支持,讓他們更有力量。


重要的是,參與志工服務對美惠而言也是一種讓自己拓展視野的方法,因為在服務過程中她可以接觸到各種不同領域的人們,透過這些人的經歷、見識讓她得以領略世界的寬廣與無限,期待未來能夠為自己的生命創造更豐富的可能性。